那些藏在公开信息里的蛛丝马迹
最近有个朋友神秘兮兮地跟我说:"你知道吗?现在网上能查到好多在逃人员的信息呢!"我当时就来了兴趣,作为一个经常写社会观察类文章的人,这种话题简直太对我的胃口了。
首先要说的是,中国裁判文书网真是个宝藏网站。在这里,只要输入关键词,就能查到大量案件判决书。我试过输入"在逃"两个字,结果跳出来上千份文书。这些文书里往往都详细记录了涉案人员的姓名、身份证号、户籍地址等关键信息。
社交媒体上的意外收获
更让人意外的是,有些在逃人员居然还在用微信、微博这些社交软件!记得去年有个案子,警方就是通过嫌疑人发的朋友圈定位到他的。这人也是心大,逃亡期间还敢发带定位的动态,这不是自投罗网嘛!
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,最高人民法院的"失信被执行人名单"也很有参考价值。虽然主要针对的是老赖,但很多经济犯罪的在逃人员也会上榜。这个名单每周更新,信息特别全。
大数据时代的追逃新方式
现在各地警方都在用人脸识别技术抓逃犯。去年有个案子特别有意思,一个在逃多年的嫌疑人去看张学友演唱会,结果在人脸识别系统前现了原形。看来以后逃犯们连追星都要三思了!
还有个冷知识:很多招聘网站也会成为突破口。有些在逃人员为了生计会去应聘工作,结果在背景调查时露馅。有家公司HR跟我说,他们去年就帮警方锁定过一个用假身份证求职的在逃人员。
普通人的注意事项
虽然这些信息都是公开的,但还是要提醒大家:发现线索要第一时间报警,千万别自己当侦探。我认识的一个记者朋友就吃过亏,他跟踪报道一个案子太投入,结果差点被嫌疑人发现,现在想起来还后怕。
最后说个暖心的事:去年有个在逃人员看到网上通缉令后主动自首了。他说看到自己的信息被公布在网上,觉得特别丢脸,这才下定决心投案。你看,有时候公开信息反而能促进他们迷途知返呢!
不过说到底,天网恢恢疏而不漏。在这个信息透明化的时代,想要长期逃避法律制裁,真的是越来越难了。